《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贰]》(《老子》卷) 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 编 本卷编撰人 韩巍
发布时间:2018-01-09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
|
本书收入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老子》的全部资料,由前言、凡例、图版、释文与注释、附录几部分组成。图版包括全部竹简的原大和放大彩色照片、部分字迹模糊竹简的红外照片、全部竹简的简背划痕示意图。“附录一”为《西汉竹书〈老子〉竹简一览表》,收入全部竹简的编号和长、宽、契口(编痕)位置、划痕位置等测量数据。“附录二”《〈老子〉主要版本全文对照表》收入西汉竹书《老子》与其他八种出土与传世《老子》版本的全文。“附录三、四”是整理者撰写的两篇研究论文:《西汉竹书〈老子〉的文本特征和学术价值》、《西汉竹书〈老子〉简背划痕的初步分析》。
前 言
二〇〇九年初,北京大学接受捐赠,获得了一批从海外回归的西汉竹简。
这批竹简在入藏北京大学前,曾聘请简牍专家作过鉴定。二〇〇九年一月十一日下午,竹简运抵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当时,全部竹简均被乙二醛溶液浸泡,大致按长短分装于九个大小不等的塑料盒中。竹简表面多呈黄褐或暗褐色,质地较硬,墨色凝重,字迹非常清晰。简上用朱砂书写或绘制的文字、栏格与图表,颜色尚鲜艳如新。竹简两端均修治平齐,简上多刻有用以固定编绳的契口,很多还残留有小段编绳或编绳印痕。
一月中旬,我们邀请长沙简牍博物馆经验丰富的简牍保护专家,主持进行了对竹简的初步清理。同时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文物保护教研室针对竹简现状制定了保护方案。
为了做好这批重要竹简的保护、整理与研究工作,并以此为契机整合北大在出土文献研究方面的科研力量,我们向学校递交了成立「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的申请,很快得到批准。“出土文献研究所”由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与考古文博学院联合组建(挂靠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由历史、考古、中文三个院系的专家学者组成。
同年三月十三日至三十日,出土文献研究所组织力量,对这批竹简进行了清理、测量和拍照。长沙简牍博物馆的专家参加了清理工作,并给予了技术指导。
经整理清点,全部竹简共编号三三四六个,其中完整简约一千六百枚,残断简多数也可缀合。竹简按照长度,可分为长、中、短三种。长简长约四六厘米,相当于汉尺二尺,三道编绳,属于三种选择类的数术书;短简长约二三厘米,相当于汉尺一尺,两道编绳,内容均为医书。其余内容的竹简均为中等简,长约二九·五—三二·五厘米,相当于汉尺一尺三寸至一尺四寸,三道编绳。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二〇一〇年初,我们在整理北京大学藏秦简牍时,了解到其中部分竹简背面存在整齐的刻划痕迹,于是重新检视西汉竹简,发现大多数竹简背面也存在既浅且细的斜直划痕。相邻竹简的划痕往往可以接续,有助于简册的编联复原。因此,二〇一〇年十二月至二〇一一年一月,我们又对全部汉简简背的划痕进行了测量、绘图。同时,还对部分简质发黑或字迹模糊的竹简拍摄了红外照片。
在掌握了西汉竹简的全部图像与数据资料后,我们即着手进行简文内容的释读与分篇工作,初步掌握了这批竹简的基本情况。
这批汉简全部属于古代书籍,而未见文书类文献,因此可称之为“西汉竹书”。竹书含有近二十种古代文献,基本涵盖了《汉书·艺文志》的古书分类法“六略”中的各大门类,内容相当丰富,也是迄今发现的古书类竹简中数量最大的一批。其中包括迄今所见存字最多的秦汉字书《苍颉篇》,篇章结构最为完整的出土《老子》古本,西汉前期人讲述秦末重要史事的古佚书《赵正书》,《汉书·艺文志》“诸子略”曾经著录且久已失传的道家著作《周驯(训)》,目前所见我国年代最早的古小说《妄稽》,与枚乘《七发》年代接近、内容相关的“七”体汉赋《反淫》,总数达一千六百余枚竹简的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的数术书,保存一百八十余个医方、可与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对勘并补充其不足的古医书。同时,这批竹书的书法极为精美,包含至少七八种不同的书风,堪称西汉隶书艺术的瑰宝。
西汉竹书中未见汉武帝以后的年号,仅在一枚数术类竹简上发现有“孝景元年”纪年。各篇竹书的书法与字体特征虽不尽相同,抄写年代当略有早晚,但大体上可以认为已近于成熟的汉隶,与西汉早期的张家山二四七号墓及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简帛中近于秦隶的书体有明显的区别,与下葬于武帝早期的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简书体相比亦显稍晚。但即使是其中最接近成熟汉隶的书体,与宣帝时期的定州八角廊汉墓出土的竹简文字相比,仍略显古朴。由书体特征并结合对全部竹书内容的分析,我们推测这批竹书的抄写年代应主要在汉武帝后期,下限不晚于宣帝。
综合多种因素分析,北大西汉竹书的原主人应与阜阳双古堆汉简、定州八角廊汉简的墓主人身份接近,有可能属于汉代的王侯一级。这批竹书的内容,反映出西汉中期社会上层所具备的知识结构和思想意趣。
可以说,北大西汉竹书是继上世纪发现的马王堆帛书、银雀山汉简之后问世的又一座重要汉代典籍宝库,对历史文献学、文字学、先秦史、秦汉史、古代思想史、医学史、书法艺术史以及简帛书籍制度等诸多领域的研究,均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
这批重要竹书资料的整理、编纂和出版工作由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主持进行。全部竹书的资料报告集以《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为题,采用多卷本形式出版,各卷内容计划为:
第一卷 《苍颉篇》
第二卷 《老子》
第三卷 《周驯》、《赵正书》、子书丛残
第四卷 《妄稽》、《反淫》
第五卷 《节》、《荆决》、《六博》、《雨书》、《揕舆》
第六卷 《日书》、《日忌》、《日约》
第七卷 医方
未能确定归属的残简和无字简一并附于最后一卷。各卷均包括竹简的彩色原大照片与放大照片、红外照片、简背划痕示意图、简文的释文与注释,以及附录。附录收入竹简一览表、与各卷竹书内容相关的文献资料以及整理者的论文等。此外,我们还将编纂和出版《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文字编》。
这套西汉竹书资料报告集的各卷,均实行该卷编撰者的个人负责制。但每卷书稿付印前,均由本所主持召集相关专家进行多次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各卷编撰者在听取大家意见并作出修订后定稿。囿于学识与能力,这套书中肯定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疏误,我们诚挚地期望得到方家的教正。
在这套书出版之际,尤其需要感谢的是: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和国家文物局的领导对于北大西汉竹书的整理与研究工作给予了及时的指导和支持。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的保护、整理与研究工作先后获得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西汉竹书整理与研究”(09JZD770041)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及其相关文物保护技术研究”项目子课题“古代简牍保护与整理研究”(2010BAK67B14)的资助。
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在北大西汉竹书的整理、研究及科研立项工作中均给予了多方面的指教。
西汉竹书在入藏、整理、保护与研究过程中,始终得到北京大学校领导的亲切关怀与支持。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财务部、教育基金会及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考古文博学院等各部门、院系的领导也给予了热情帮助。
在这里还要感谢上海古籍出版社为这套系列资料报告集的编撰、出版所提供的大力支持。
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 二〇一二年二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