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7年8月 ISBN:978-7-5325-8489-5
前言 001
許抗生:讀西漢竹簡《老子》札記 001
陳劍:漢簡帛《老子》異文零札(四則) 005
何晉:讀北大漢簡《老子》札記一則 021
白奚:西漢竹簡本《老子》首章“下德[爲]之而無以爲”釋義 033
曹峰:“玄之又玄之”和“損之又損之”——北大漢簡《老子》研究的一個問題 047
李若暉、莊景晴:《老子》“功遂身退”辨正 062
王中江:漢簡《老子》中的“異文”和“義旨”示例及考辨 085
劉笑敢:簡帛本《老子》的思想與學術價值——以北大漢簡爲契機的新考察 103
湯淺邦弘:北大簡《老子》的性質——結構、文章及詞彙 128
丁四新:從出土簡帛本看早期《老子》篇章的演變及其成型與定型 150
李銳:由出土簡帛本《老子》談《老子》的成書 182
福田哲之:簡帛《老子》諸本的系譜學考察 193
谷中信一:《老子》經典化過程(process)的研究——從郭店《老子》到北大簡《老子》 217
金安平:衡量改編者的角色:《老子》兩章的解讀 262
池田知久:《老子》的形而上學與“自然”思想——以北大簡爲中心 271
鄭開:試論《老子》中“無”的性質與特點 295
柯鹤立:母”與“道”的具象 308
陳麗桂:“道”的異稱及其義涵衍化——“一”與“亙” 315
郭梨華:從簡帛《老子》概述戰國道家佚籍之“道——法”論 346
井上亙:佔畢考——北大簡《老子》與古代講學 360
竹田健二:劃綫小考——以北京簡《老子》與清華簡《繋年》爲中心 372
前言
2009年1月,北京大學接受捐贈,收藏了一批從海外搶救回歸的西漢竹書。這批竹書共有竹簡3300多枚,內容全部屬於古代典籍,基本涵蓋了《漢書·藝文志》所劃分的“六藝”、“諸子”、“詩賦”、“兵書”、“數術”、“方技”六大門類,是繼20世紀七十年代馬王堆帛書、銀雀山漢簡之後,從地下出土的又一座漢代典籍寶庫,對於中國上古歷史、思想、文化、科技、書法藝術等領域的研究均具有重要學術價值。
2009年5月,由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和考古文博學院聯合組建的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正式成立,集中了校內外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方面的十幾位專家,承擔起西漢竹書的保護、整理與研究工作。出土文獻研究所先後組織完成了西漢竹書的清理、保護、科技檢測、彩色與紅外照相、簡背劃痕測量以及分類分篇、釋文等工作。由出土文獻研究所承擔的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西漢竹書整理與研究”也於2009年獲得立項。
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中的《老子》,作為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出土簡帛《老子》古本,一直備受學界關注。由韓巍副教授負責的《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貳)》(《老子》)於2012年12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成為這套大型報告集中率先問世的一卷(截止2016年,《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已出版前五卷)。20世紀70年代馬王堆帛書《老子》和90年代郭店楚簡《老子》的出土,曾經帶來《老子》文本與思想研究的兩次熱潮。北大藏西漢竹書《老子》的出版,無疑將為這一文獻學和思想史研究中的重要領域注入新的活力。為了充分發掘西漢竹書《老子》的學術價值,推動學術界展開討論,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和出土文獻研究所決定圍繞新出版的西漢竹書《老子》舉辦一次學術研討會。
2013年10月25日至26日,“簡帛《老子》與道家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大學召開。來自中國大陸、香港、臺灣以及日本、美國、比利時、意大利等國家和地區的28位學者出席會議,共宣讀論文24篇。這些論文涉及的問題包括五個方面:一、對西漢竹書《老子》中重要異文的辨正;二、以西漢竹書《老子》為出發點,對《老子》文本中一些關鍵之處進行新的解讀,闡發其中隱含的思想史價值;三、探討西漢竹書《老子》在《老子》文本演變過程中的歷史地位,嘗試復原《老子》文本形成和發展的邏輯鏈條,探索其中反映的文獻學規律;四、結合傳世和出土文獻,對《老子》以及先秦道家的一些重要概念和思想內涵重新進行考察;五、以近年新出土簡冊資料為基礎,探討古代書籍制度方面的一些問題。
在會議討論過程中以及會議間隙,與會學者就共同關心的一些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學者們一致認為,西漢竹書《老子》的問世使簡帛《老子》古本形成了完整的演變序列,促使思想史研究更為密切地與文本研究相結合,推動《老子》研究由單純文獻校勘向文本形態研究發展。隨着越來越多的簡帛文本的發現,《老子》與道家思想的研究必將邁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我們欣喜地看到,北大藏西漢竹書《老子》出版以來,其學術價值日益得到眾多研究者的肯定和重視。目前正式發表的相關論文已有數十篇,且不斷有新作問世。近年獲得立項的教育部和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也有專門以西漢竹書《老子》為研究對象,或綜合各種簡帛《老子》文本開展整體研究的科研項目。為了讓學界了解和利用2013年“簡帛《老子》與道家思想”研討會的成果,我們匯集了提交會議的21篇論文,編成這本論文集。雖然其中部分論文已在國內外刊物陸續發表,但將其彙編成冊仍便於讀者參考。尤其是一些外國學者的研究成果是首次用中文在國內公佈,兩位臺灣學者的論文在國內也不易見到。相信本書的出版,能夠為從事簡帛《老子》與道家思想研究的學者提供借鑒和幫助。
由於種種原因,本書在會議召開近四年後才得以面世,對此我們必須向各位作者和廣大讀者致以歉意。本書的組稿和初步編輯工作由韓巍副教授負責。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研究生周雯、碩士研究生張雪禾幫助翻譯了其中兩篇英文和日文論文。碩士研究生季琳超、何曉歌協助校閱初稿、核對引文。在此謹對他們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謝。
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
201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