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与追念——荣新江师友杂记》,荣新江著,中华书局,2020年9月。
目 录
饶宗颐教授与敦煌学研究
季羡林先生主持的“西域研究读书班”侧记
贝利教授与于阗语文献研究
重读敦煌书序 追念恭三先生
藤枝晃教授与敦煌学研究
才高四海,学贯八书——周一良先生与敦煌学
周一良先生与书
纪念马尔沙克——兼谈他对粟特研究的贡献
哭季先生
季羡林先生与书
读书须先识字——记王永兴先生的教诲
季羡林先生《西域佛教史》读后
邓恭三与陈寅恪
冯其庸先生与西域研究
敦煌:饶宗颐先生学与艺的交汇点
怀李福清——记斯卡奇科夫藏书调查的学术因缘
追思宁可先生
一位严格又和蔼的老师——田余庆先生
垫江洒泪送浦江
追念中国伊朗学的开拓者叶奕良先生
学术、家世及其他——喜见《周一良全集》出版
忆王尧先生对我的教导与关怀
从粟特商人到马可波罗——纪念杨志玖先生
冯其庸先生敦煌学二三事
考古撼大地 文献理遗编——纪念宿白先生
承继先哲之业 开拓学术新涯——追念“通儒”饶宗颐先生的教诲
敬畏学术 尊老携幼——追念沙知先生
情系高昌著述多——纪念陈国灿先生
重读《安乐城考》 追念李征先生
一支译笔润春秋——追念耿昇先生
跋
《从学与追念:荣新江师友杂记》
跋
今天在未名湖畔漫步,湖边几乎没有行人,远处的体斋和石舫相对无语,北风吹拂着柳枝飘荡,孤零零的花神庙屹立风中,山门好似张开嘴,对风高吟。回想自1978年9月入学北大以来,在未名湖畔读书听课的同时,也不时听老少先生们谈天说地,不论是在一教、文史楼前,还是在图书馆、朗润园,许多故事还听了不止一遍,日积月累,受益良多。
当我走出校门,步入学界,在敦煌学、西域史、中外关系、中古史等领域内,接触到不少前辈学人,除了开会聊天,还有很多更加深入的交往,也让我学到很多东西。
当我走出国门,在西洋、东洋寻书访学之际,也有不少如雷贯耳的大学者,给我以真诚的帮助和教导,让我这个漂泊异域的学子,感受到无比的温暖。
我是幸运的,在北大求学和工作中,得到过邓广铭、季羡林、周一良、王永兴、宿白、田余庆、叶奕良等先生的教诲和帮助;在步入学界后,又受到饶宗颐、杨志玖、王尧、沙知、宁可、冯其庸、陈国灿、李征、耿昇等先生的知遇之恩,还得到英国的贝利爵士、日本的藤枝晃教授、俄罗斯的马尔沙克先生和李福清院士的慷慨帮助和种种提携。对此,我能够报答的,只有用手中的笔,来记录他们伟大的学行和对年轻学子的关怀和友爱。
随着时间的斗转星移,一个又一个前辈学者离我们而去,甚至也有年纪不算大的朋友,他们在学术上是一座座丰碑,需要我们对他们的成就加以总结;他们同时也是有血有肉的学人,有许多故事值得我们记述。
作为一介书生,我只有一支笔,我想用这支笔记录下这些前辈学者一些感人的故事,留下一些学术掌故,这些不入正式学术论文的内容,其实是另类的学术记忆,值得留住。这本书所收的文章,就是我对已故学人的杂记和追忆,包括几篇比较正式的学术史综述。有些写于老先生的生前,更多的写于学者去世之后,有话则长,无事则短,但每篇都有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往事,回想起来,津津有味,感慨万千。近年来学人“掌故”流行,不少写手喜欢勾连一些文人相轻、学者争斗的传说,我则更希望讲述学者之间的真情,因为学术的互助和共举,才能成就更加伟大的事业;对年轻学者的提携,才能后继有人。我这里记录的,就是成就了大事业的那些学者的伟大学行。
最后,我要感谢鼓励我编辑本书的中华书局徐俊先生,以及为本书出版付出辛劳的李静主任和林玉萍女士。
荣新江
2020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