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内容 | 《新疆图志》 卷数/页码 | 备注 |
| 《鄉土志》:本境運往俄國銷行各貨:三十三年,羊毛三十六萬六千餘觔,牛羊皮二十三萬三千餘觔,棉花三十四萬三千餘觔,土布五萬餘疋,印花布三萬餘疋,乾果十二萬五千餘觔。均係陸運,計駝馱一千二百餘馱,馬馱四千二百餘馱。自俄國運入本境各貨:鴉爾縀一萬二千八百餘皮,哈薩縀六千四百餘皮,各色洋布二萬五千餘疋,各色洋糖九萬一千餘觔,生熟鐵一十六萬餘觔,石油一千六百餘桶。均陸運,計駝馱一千二百餘馱,馬馱一千九百餘馱。城鄉工匠五千三百餘家,木工、泥工居多。工匠所作之物:氈毯、毛繩帶、口袋、帽子、皮靴、皮鞋、土布、棉綫、口帶、麻繩,各色乾果、胡麻油、蘆席、紅柳筐。 | 卷四“建置四”/86 | 此则当系《乡土志例目》(以下简称《例目》)规定之十五门类中最后之门类“商务”中文字 |
| 《疏附鄉土志》云:“葱嶺爲縣境諸山之祖,城西千餘里,爲葱嶺之巔。其最高處五峰環峙,盛夏積雪不消,蓋即昆侖五城也。惟東北缺一口,仍塞以平頂石子沙梁,厚約五十里,望之如堤,回語爲阿賴依。五峰之中,冰雪消融,匯爲巨浸,長一百五六十里,寬七八十里。中有小山,回語謂之哈喇庫爾,譯言黑水海子也。蓋即西域之大龍池,釋典所謂阿耨達池也。池中風烈波高,銀濤雪浪。上函火光,高瀦萬仞之巔,隱爲眾水之天潢,而四面卻無顯出之水。諸書謂流爲四大水者,殊不盡然。其水如有潮汐,惟無常期。近池惟阿賴依稍平,餘均荒夐阻絕,人跡罕到。或謂龍池,即唐 玄奘溺象地,非也,玄奘溺象在蒲犂廳 喇斯庫穆河。” | 卷五九“山脈一”/1003 | 以下“山脉一”中各则,均当系《例目》规定之第十一门类“山”中文字 |
| 《疏附鄉土志》:“此嶺(喀喇租庫之嶺)西南至烏孜别里六十里,距城六百里。” | 卷五九/1007 |
|
| 《疏附鄉土志》:“喀喇租庫北至喀里塔達彎一百四十里,距城七百二十里。” | 卷五九/1007 |
|
| 《疏附鄉土志》:“喀里塔達彎北至托古斯布拉特八十里。托古斯布拉特西北至黑孜爾拉提一百八十里,東北至烏赤别里七十里,距城八百三十里。” | 卷五九/1007 |
|
| 《疏附鄉土志》:“烏赤别里北至瑪爾他巴八十里,距城八百一十里。” | 卷五九/1008 |
|
| 《疏附鄉土志》:“瑪爾他巴東北至伊爾克什坦三十里。伊爾克什坦西北至哈喇别里七十里,距城八百六十里。” | 卷五九/1008-1009 |
|
| 《疏附鄉土志》:“哈喇别里北至以特特克四十里,距城八百五十里。” | 卷五九/1009 |
|
| 《疏附鄉土志》:“以特特克北至哈喇卡拉七十里,東南距城八百里十里。” | 卷五九/1010 |
|
| 《疏附鄉土志》:“阿賴依接西北峰,一支北行,爲黑孜爾拉提山,是爲北幹。疏附縣之希布察克部,西界黑孜拉提達坂,與俄屬費爾干省之阿賴依連界。由縣城至此山八百五十一里。又西北行,連起三峰,曰黑孜冷山、曰綠野山、曰托合巧山,袤延三百餘里,崢嶸極目,冰雪凝積。山東北即烏蘭烏蘇河源。再北由帖列克達灣折而東行,爲通布倫嶺。一名屯木倫。入縣境爲達斯達爾,極險峻。業干河出其南嶺,東南距城九百一十里,至哈喇卡拉六十里。” | 卷五九/1010 |
|
| 《疏附鄉土志》:“達斯達爾又東行七十里,爲塔拉庫勒山,有水流入業干河。塔拉庫勒東距縣城八百三十里,通俄之阿拉爾胡山。” | 卷五九/1011 |
|
| 《疏附鄉土志》:“塔拉庫勒山東六十里,折而北行約百里,爲薩瓦雅爾得山,薩烏雅河發源南麓,在縣城西北八百四十里額得格訥部落嶺。” | 卷五九/1011 |
|
| 《疏附鄉土志》:“薩瓦雅爾得山東一百六十里,至色丹,山極險峻。” | 卷五九/1011 |
|
| 《疏附鄉土志》:“色丹東北三十里至塔拉格依,通俄之阿拉爾湖。” | 卷五九/1012 |
|
| 《疏附鄉土志》:“塔拉格依又三十五里,至喀喇瑪阿蘇,在縣城西北六百五十里。” | 卷五九/1012 |
|
| 《疏附鄉土志》:“喀喇瑪阿蘇東四十里,至吐子阿蘇,在縣城西北六百五十里,爲玉區塔什河發源之處。” | 卷五九/1012 |
|
| 《疏附鄉土志》:“吐子阿蘇東行二百里,連峰不斷,直至庫嘎爾塔。在縣城西北沖巴噶什部,與俄 七河省 阿哈沙依及阿拉的灣連界。乙尾河,一名葉雷河,源出庫嘎爾塔嶺之西南山中。東北流百餘里,會於乙尾河口。” | 卷五九/1012 |
|
| 《疏附鄉土志》:“庫嘎爾塔北行三十里,至伊提木阿蘇,險峻尤甚。” | 卷五九/1012 |
|
| 《疏附鄉土志》:“伊提木阿蘇北行三十里,爲蘇約克,俄人名爲圖允。兩山峽中爲圖舒克塔什河源,東南距縣城五百九十餘里。” | 卷五九/1012 |
|
| 《疏附鄉土志》:“蘇約克正幹北行入俄境。東南一支行二百里,至圖魯阿提。復東行,綿亘不絕,至巴圖瑪喇克,爲縣境東北諸山,以入烏什廳界。” | 卷五九/1013 |
|
| 《鄉土志》云:“圖舒克塔什河,發源於城西北五百九十餘里蘇約克達坂之南兩山硤中。東南流至克子冷科羅桿,一名黑孜霍爾罕。圖魯阿提之圖允水入焉。又南流至恰哈瑪克,黑孜庫爾達坂之塔司塔爾水入焉。又東流至巴依和登,倭圖魯克達坂之哈那特桿水入焉。又東南流至圖舒克塔什,出山口,河南别分一支,東南流名白水河,一百二十里至伯什克勒木莊伏焉。其正支依山東流五十五里,至玉斯圖阿爾圖什。玉斯圖阿爾圖什莊,在疏附城北六十八里,北抵大山,南抵白水河,東抵伽師縣 大阿圖什莊,西抵圖舒克塔什卡,即《圖志》之玉斯屯阿喇圖什也。又東南流一百六十里,至格達良,與烏蘭烏蘇河會流而東,出龍口橋。” | 卷五九/1015 |
|
| 《疏附鄉土志》:“倭圖魯克東行一百四十里,至鐵列克提,南距縣城四百二十四里。” | 卷五九/1015 |
|
| 《疏附鄉土志》:“鐵列克提東行一百六十里,至黑皮恰克達坂,西南據縣城三百七十五里。” | 卷五九/1015 |
|
| 《疏附鄉土志》:“黑皮恰克東行二十里,至博孜哎格爾達坂西南,距縣城南四百三十五里。” | 卷五九/1016 |
|
| 《疏附鄉土志》:“博孜哎格爾東行三十五里,至和堅特,西南距縣城四百三十五里。” | 卷五九/1016 |
|
| 《疏附鄉土志》:“此嶺一名庫魯木,和堅特東行一百二十里,至庫倫杜達坂,西南距縣城四百八十里。與俄 七河省之阿哈沙依連界。” | 卷五九/1016 |
|
| 《疏附鄉土志》:“庫倫杜東行一百五十里,至巴圖瑪納克達坂,西南距縣城五百五十里,通俄之哈拉湖,與七河省之薩爾巴連界。” | 卷五九/1017 |
|
| 《疏附鄉土志》:“克子圖山東南距城四百八十里,《新疆圖說》作三百四十里,誤。東西長一百二十里,南北五十餘里,高八九里。山內有阿哈恰依草場。” | 卷五九/1017 |
|
| 《疏附鄉土志》:“南距縣城二百八十里,東西長五十里,南北百餘里,高七八里。” | 卷五九/1017 |
|
| 《疏附鄉土志》:“南距縣城二百四十里,東西長五十里,南北二百餘里,高八九里。山北險峻,山南較平坦。” | 卷五九/1018 |
|
| 《疏附鄉土志》:“一名克依克山,南距縣城二百一十里。《新疆圖說》作一百六十里,誤。東西長三四十里,南北百餘里。” | 卷五九/1018 |
|
| 《疏附鄉土志》:“一名托依山,西南距縣城三百四十里,東西長一百餘里,南北九十餘里,極險峻。巴爾昌山距城一百九十里,《新疆圖說》作二百一十里。阿奇克山距城一百五十里。” | 卷五九/1018 |
|
| 《疏附鄉土志》:“此山西南距縣城二百七十里。東西長五十里,南北八九十里。回人呼銅爲密斯,土魯沙依一帶山內銅皆石苗。開洞高尺餘,寬二尺,臥而鑿之。苗厚者一二寸,每坯百斤燒生銅四十餘斤。” | 卷五九/1018 |
|
| 《疏附鄉土志》:“東南距城三百八十里,其東南一支,行三百餘里,由明約路而南,直當縣城之北。庫斯渾流至哈浪圭,與伊阿奇水合而南流七十里,入於烏蘭烏蘇河。” | 卷五九/1018 |
|
| 《疏附鄉土志》:“一名落康山,東南距縣城三百里。東西長四十里,南北二十餘里。科克申堪蘇河一名坎素河,發源於城西四百七十里古立鐵梗之南,東南流,繞康山之陽百餘里,泉流數道,合而爲一,至坎素,折而南流七十里,入於烏蘭烏蘇河。” | 卷五九/1019 |
|
| 《疏附鄉土志》:“東南距城七百四十里,東西長五六十里,南北百餘里。” | 卷五九/1019 |
|
| 《疏附鄉土志》:“東距縣城六百八十里,南北長五六十里,東西百餘里。山南之水均流入瑪納坎河。” | 卷五九/1019 |
|
| 《疏附鄉土志》:“東距縣城四百三十里,西接哈喇特山,東西長一百五六十里,南北三四十里。” | 卷五九/1019 |
|
| 《疏附鄉土志》:“東距縣城五百五十里,東西長一百六七十里,南北五六十里。” | 卷五九/1020 |
|
| 《疏附鄉土志》:“一名阿依阿奇山,東距縣城三百四十里,南北長四五十里,東西一百餘里。” | 卷五九/1020 |
|
| 《疏附鄉土志》:“一名烏魯阿提山,東北距縣城二百八十里,南北長三四十里,東西一百三四十里。倭儀水發源於縣城西南四百九十里、奈曼部之别里阿利及阿吐阿依拉克兩山硤中,東流八十里,至雅拉古孜阿克會而爲一,東北流一百四十里,入於雅滿雅爾河。烏水發源於縣城西南四百八十里、希布察克部波羅可孜山之東,東流二百二十里,伏於沙磧。” | 卷五九/1020 |
|
| 《疏附鄉土志》:“一名倭儀塔哈山,東北距縣城二百九十里,東西長一百七八十里,南北二三十里,即乾隆時霍占集兄弟由玉魯克嶺遁去之地。” | 卷五九/1020 |
|
| 《疏附鄉土志》:“北距縣城二百二十里,在塔什密里克莊,東西長一百餘里,南北二三十里,與英吉沙爾分界。” | 卷五九/1020-1021 |
|
| 《疏附鄉土志》:“東距縣城一百一十里,東西長一百餘里,南北四五十里。” | 卷五九/1021 |
|
| 《疏附鄉土志》:“烏仔别里,距城六百四十里,東北至喀喇租庫六十里。” | 卷六二“山脈四”/1104 |
|
| 《疏附鄉土志》:“葱嶺爲縣境諸山之祖,城西千餘里,爲葱嶺之巔。其最高處,五峰環峙,積雪不消,蓋即崑崙五城也,惟東北缺一口,仍塞以平頂石子砂梁,厚約五十里,望之如堤隍,回語爲阿賴依。其名不周,或即指此。五峰之中,冰雪消融,滙爲巨浸,長約百五六十里,寬可七八十里,中有小山如島,回語謂之哈喇庫爾,猶言黑水海子也,蓋即《西域記》之大龍池、釋典之阿耨達池也。池中風烈波高,銀濤雪浪,上涵天光,高瀦萬仞之巔,隱爲衆水之天潢,四面卻無顯出之水。諸書謂流爲西大水者,非是。亦有潮汐,惟無常期。近池惟阿賴依稍平,餘均荒夐阻絕,人未能近。接西北峰一支,北行爲黑孜爾拉提山,是爲北幹。又西北行,連起三峰,曰黑孜冷山,曰綠野山,曰托合巧山,袤延三百餘里,冰雪凝積,崢嶸極目。山東北即烏蘇河源,再北由帖列克達坂折而東行,爲通布倫嶺。一名屯木倫。” | 卷六八“水道二”/1237-1238
| 按,此条与第2则略同 |
| 《疏附鄉土志》:“烏蘭烏蘇河,發源城西九百六十里、通布倫嶺之南。” | 卷六八/1239 | 以下“水道二”中各则,除特别标注外,均当系《例目》规定之第十二门类“水”中文字 |
| 漢約換,即《鄉土志》西門一路之安鳩安,一作堪朱干,於漢約換音相近。 | 卷六八/1240 | 此则当系《例目》规定之第十三门类“道路”中文字 |
| 按,此二河爲《新疆圖說》所無,《鄉土志》作愛坎什唐木水 | 卷六八/1241 |
|
| 《疏附縣鄉土志》:“赫色勒河入界後,東北流百餘里,業干河自北而南入焉。” | 卷六八/1241 |
|
| 《鄉土志》:“業干河入赫色勒河,又東流六十里,至烏魯克恰提,玉區塔什河自東而南入焉,至此名得爾必楚克河。” | 卷六八/1242 |
|
| 又:“玉區塔什河發源於城西北六百五十里冰嶺下,一名吐子阿蘇,一名哈拉瑪阿蘇。兩水均南流,合爲一川。約八十里,至玉區塔什,與塔勒格依水合。又西流三十里,色丹水自北而南入焉。又西南流三十里,阿來庫里水自東北而西南入焉。又西南流二十里,與薩烏雅河會。薩烏雅河發源於城西北八百四十里額得格訥部落 薩瓦雅爾得雪山之西南。東南流,繞伊格則克山之東一百八十餘里,與玉區塔什河會流而南,五十里,至烏魯克恰提,入於得爾必楚克河。” | 卷六八/1242 |
|
| 《鄉土志》:“瑪納坎河,發源於城西九百二十里哈拉提錦部落 黑孜爾拉提冰嶺之南石峽中,飛泉數道,至山麓合爲一川。東流經阿賴依沙梁之北六十餘里,入縣境,與哈喇庫爾相去約五十里。即《西域志》所云‘池東派一大水,東北至疏勒國西界,與徙多河合而東’者也。又東流五十里,入色拜拉可爾,長約三十餘里,寬約十餘里。又東流六十里,瑪納爾堪蘇自南而北入焉,因名瑪納坎河。又東北流五十里,至托古斯布拉哈。折而東流四十里,阿依阿提水自南而北,行百餘里入焉。又東北流,繞瑪納坎山之南二百餘里,阿其貝利,又折而北,曲流五十里,至别什托海西,與得爾必楚克河合流而東。” | 卷六八/1243 |
|
| 《鄉土志》:“坎素河,一名科克甲堪蘇,發源於城西四百七十里古立鐵梗之南。東南流,繞康山之陽百餘里,泉流數道,合而爲一。至坎素,折而南流七十里,入於烏蘭烏蘇河。” | 卷六八/1244 |
|
| 《疏附鄉土志》:“庫斯渾山,在城西北三百八十里,由吐子阿蘇達坂分支東南行,繞葉雷河南,突起一峰,高十餘里。山北皆石坂險峻,山南谷間有松柏。庫斯渾水出其西麓,伊阿奇水出其東麓。” | 卷六八/1244 |
|
| 又:“伊阿奇水發源城西三百餘里庫斯渾山東麓。南流七十里,至而內克。又東南流九十里,至坎吉貝。折而南流四十里,入於庫斯渾河。庫斯渾河發源於城西一百六十里庫斯渾山西麓。南流五十里,至鴉哈恰提。折而東南流二百餘里,至喀朗圭,與伊阿奇水合而南流七十里,入於烏蘭烏蘇河。” | 卷六八/1244 |
|
| 《鄉土志》:“阿依河發源於城西四百餘里喀卜喀山之東,諸峰雪水,會流成河。東北流百餘里,至阿依阿奇。一作阿依阿提。又東流百餘里,至標里托海。又北流,繞勒秦烏巴什山之西北五十里,入於烏蘭烏蘇河。” | 卷六八/1244-1245 |
|
| 《鄉土志》:“額伊爾阿提山,一作阿特,一名阿依阿奇。在城西三百四十里,由喀卜喀山分支,經明鐵蓋達坂東行,長百餘里,高可七八里。”阿依河繞其南,阿奇水繞其北。” | 卷六八/1245 |
|
| 又:“喀卜喀山在城西五百五十里,東西長百六七十里,石壁冰梯,上插霄漢。阿依河出其東。” | 卷六八/1245 |
|
| 《鄉土志》:“烏蘭烏蘇出木素魯克回莊,以下分爲數大渠。其正河南流六十餘里,又折而東,於城西四十里别分一支,經城北。正支經城南,至城東七里許,仍合爲一,由漢城北迤邐東去。入夏,諸山雪水會流而下,實爲巨川,疏勒、伽師、巴楚皆賴以灌溉焉。” | 卷六八/1246 |
|
| 《鄉土志》:“圖舒克塔什河,發源於城西五百九十里蘇約克達坂之南兩山峽中。南流九十里,至葉雷河口,葉雷水一名乙尾。自西南山內出,東北流百餘里入焉。又折而東南流百三十里,至克子冷蘇羅桿,一名黑孜霍爾罕。托允水發源於圖魯阿提西,合黑子庫爾水,南流百餘里入焉。又南流五十里,至恰哈瑪克,即察克瑪克河。有塔司塔爾水發源於黑子庫爾,西南流百三十里入焉。折而東流,經牌素霍罕九十里,至巴依和登,哈那特桿河發源於倭圖魯,南流百七十里入焉。又南流四十里,至冲鐵列克。折而東流六十里,至圖舒克塔什出山口,河南别分一支東南流,名白水河,北二十里,至伯什克勒木莊,伏焉。其正支依山東流五十里,至玉斯圖阿圖爾什。又東南流百六十里,至格達良,與烏蘭烏蘇河會而東出龍口橋。” | 卷六八/1246 |
|
| 《鄉土志》:“伊蘭烏瓦斯河,發源於城東北二百七十里托蓋爾買丹即托古里買特。山峽中。南流三十里,至格斯。從石峽中曲流十餘里,至旦格塔峽口,别有飛泉數道,會流而南,五十里,伊蘭烏瓦斯出山口,東分一支,由阿爾莊出巴爾昌。其正支經阿爾湖而南,三十里,入哈圖舒克塔什河。” | 卷六八/1247 |
|
| 《疏附鄉土志》:“烏水,發源於城西南四百八十里希布察克部落 波羅可孜山之東,繞烏魯瓦特山之北,東流一百九十里,至梭可樂科。又北流三十里,至博斯塘帖列克之東,伏於沙磧。” | 卷六八/1248 |
|
| 《疏附鄉土志》:“吉水,發源於城西四百一十里希布察克部落 吉門梗。由山峽中出,東流八十餘里,繞博斯塘帖列克之北,至大戈壁中,伏於沙磧。” | 卷六八/1248 |
|
| 《疏附縣鄉土志》:“雅瑪雅爾河,其源有三,發於城西南六百六十里之坎什拜冰嶺中,瀑布數道,從萬仞峰巔奔流而下,如銀濤白練,入於川中,合而東北流一百八十里,與蘇巴什河會。蘇巴什河,發源於城西南六百一十里之蘇巴什高原湖灘中,湧泉沸騰,會而東流四十里,至哈拉庫爾南岸冰嶺下。有巨浸,一名哈拉可爾,一名伯色克庫爾,相連海子三,周環二百餘里,其水澄清甘美,蓋即《北史》所稱波知國之三龍池也,自南而北入焉。又東流五十里,與坎什拜河會。又東北流,經布倫可爾之北七十里,至塔爾布希,與木吉河會。木吉河,發源於城西六百三十餘里之黑牙克巴什,泉流數道,從山峽中出,東流四十里,折而南流,經木吉六十里,至察哈爾艮河南,一湖名恰哈夜黑可爾,周環百餘里,泥淖不可近,即《西域志》之哈拉庫勒泊也。又東流五十里,其水入焉,折而東南流三十餘里,與坎什拜河會。又東流八十里,至大格斯。以上皆由平川,或即《大唐西域記》所謂波密羅川也。” | 卷六八/1250-1251 |
|
| 《疏附鄉土志》:“布倫可爾,在坎什拜河之南,長十餘里,寬廿餘里。其水東北流百餘里,至格斯,入於河。至此名格斯雅瑪雅爾河。”《新疆圖說》:“雅瑪雅爾河,在疏勒城南七十里。源出喀什噶爾西南奈曼布魯特部落 黑雅克巴什外卡山峽中。東流九十里,至莪何肅魯。折而南流一百里,至木吉。又西南流六十里,至察哈爾艮。折而東流一百里,至察爾布希。又東流一百二十里,至格斯,亦名改子外卡。水源至此,名格斯雅爾雅。” | 卷六八/1252 |
|
| 《鄉土志》:“倭儀水發源於城西南四百九十里奈曼部落之别里阿利及阿吐阿依拉克兩處山峽中,均東流八十里,至雅拉古孜阿克,會而爲一。北流一百四十里,至倭儀塔哈阿格孜,入於雅瑪雅爾河。” | 卷六八/1253 |
|
| 《疏附鄉土志》:“格斯雅瑪雅河又東流四十里,至下格斯。一名孜子溝。折而北流七十里,至倭儀塔哈出山峽,倭儀水自西而東入焉,名塔什雅瑪雅爾河。又北流六十里,至伊爾古楚卡,烏帕水自北而南流九十里,入焉。折而東流,名泰里布楚克河,經塔什密里克莊之北,至波羅斯坦。” | 卷六八/1253 |
|
| 《鄉土志》謂:“坎什拜一源最大,惜冬日凍而不流,惟黑牙克巴什泉水清而流急,夏漲不可涉。分支後,均伏於沙磧。” | 卷六八/1254 |
|
| 《疏附縣鄉土志》說:“譯考回書云:其教祖曰摩哈默特(似即摩訶末之轉音),于唐高祖 武德四年立國,紀元後一百二十一年,別將瑪哈麥特阿札里糾合塔什干、浩罕等處兵,征服喀什哈(即喀什噶爾之轉音,當時應無此名,蓋後追敘之。)各城後,轉戰和闐,敗歿。一百四十八年,其教祖外孫玉遜之曾孫曰結比沙大克擊破東國兵,復其喀什哈,據之。考其時,正高仙芝擊大食敗之後,事適相合。後結比沙大克進攻和闐,戰不利,死之,遂連不已。蓋即《大食傳》所謂與吐蕃為勁敵也。觀此,似自天寶以後,縣境又為回部、吐蕃互相割據矣。回書又云:三百五十年,沙買泥(地名)阿則勒提蘇塘(回官名)阿布拉司里攻取諸國,據喀什哈,稱帕夏(回酋之稱,即可汗之轉音)。阿布拉死,子玉山波果拉汗嗣。玉山死,子玉素普卡底汗嗣,眾叛不服。玉素普因乞兵于西國亦麻木(回族掌教者之稱)拉斯勒頂等(拉斯 卡瓦 摩爾 卓黑四勒頂),于三百九十年自木達英國(即木喇奚國,今之布哈爾)率眾十餘萬至喀什哈,眾復降。亦麻木遂率兵攻和闐,被敵人誘入山隘,殲之。後四玉素普死,眾復叛自立。” | 冯永轩《回教传入新疆考》,《新疆史地论丛》,61页;《冯永轩文存》,86页 | 此则当系《例目》规定之第三门类“兵事”中文字 |
| 《疏附縣鄉土志》說:“嘉定十五年,蒙古主(即元太祖)由輝和爾(舊作畏兀兒,據火州)擊定西域各國,以蒙古語易縣境名為合失合兒,置達噶齊(猶華言掌印官,即達魯花赤)監治之,隸阿姆河省,自是縣境又屬於元。太宗以為諸王哈薩岱分地。英宗 至治以後,各據地稱汗,互相攻擊。順宗 至正二十五年,嗣王托合樂可鐵木兒汗改從回教,於是縣境遂為回部,分築回莊、回堡,置阿奇木伯克等官以治之,遣和卓(又作和加,回語為聖裔也)、亦麻木等分往各城以傳其教。吐魯番以上,悅然從之。” | 冯永轩《回教传入新疆考》,《新疆史地论丛》,65页;《冯永轩文存》,89页 | 此则当系《例目》规定之第一门类“历史”中文字 |
| 《疏附縣鄉土志》說:“通罡乃吐魯介之轉音,言其駐走關內也,義與僑居同。” | 冯永轩《回教传入新疆考》,《新疆史地论丛》,70页;《冯永轩文存》,94页 | 此则当系《例目》规定之第五门类“人类”中文字 |
| 《疏附縣鄉土志》說:“布民均在西北一帶山內遊牧……縣屬者,向分五部……統名布魯特。回民呼為黑利黑斯。其種亦極龐雜,有黑皮恰克(似為思結遺種),頡勒克(似為西遼遺種),益滿(似即乃蠻),交里等數十種。” | 冯永轩《新疆各民族简史》,《新疆史地论丛》,94页;《冯永轩文存》,117页 | 此则当系《例目》规定之第五门类“人类”中文字 |